close



   明敬宗崇慶七年(公元2XXX年),叛軍閩帝國軍閥孫有傳重病身亡,由孫尚和繼位,張寶山掌管兵權。而明朝廷聽聞孫有傳駕崩,認為閩軍君主去逝,人心必然不安,此乃天賜良機,於是調兵十萬,授襄陽王陳文德為兩江總督、欽差大臣,由毋曉林為前鋒,準備南下進攻福建。張寶山得知明軍備軍一事,於是聚齊將領商討。會中決議,由丁日倡率領三千兵馬從水上進軍,再派李據、唐三耀、劉興各率領一萬兵馬,分三路接應,等待一起發動攻擊。

  明朝大軍來到松溪城前,分三路進軍,松溪守城將領見明軍來勢洶洶,不敢出城迎敵,堅守城池。此時丁日倡領三千援軍從水路到來,明軍見人數不多,不以為意,不料閩軍卻也是分三路進擊,而丁日昌的三千兵馬只是幌子,結果輕敵的情況下,兵寨紛紛被擊破,明軍死傷大半。張寶山見良機不可多得,決定趁機北上中原;同時修書給湖北的軍閥伍習,請他一同派兵攻打,到時再一起平分天下。

  張寶山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上,來到瑞安。瑞安守城將領為吳道容,他一邊守城,一邊修書請北京政府增派援軍。只是陳文德認為,閩大軍兵多糧少,定然支撐不久,於是回覆吳道容,請吳道容堅守城池,日久必然無事。吳道容領命,堅守新城。閩大軍連攻數月,終於擊破東隅一角,再過數日即可破城。此時吳道容派使者拿戶籍名冊給張寶山,並說:「大明律文有規定,守城將領只要守城三個月,就可保家族無罪,今過三月還有數日,先派使者送上戶籍名冊,到時時間一到,必定開城投降。」張寶山不疑有他,收下名冊,停止攻城,而吳道容利用這段時間修補城牆,修好後,登上城門,改口不會降敵。張寶山大怒,但要再攻城已是不可能,因為連日來已耗損過多的物資,只好挾帶著怒氣返回江東。

  吳道容利用笑裡藏刀之計,假意投降,還送上戶籍名冊以示忠心,獲得寶貴的時間,同時整修城牆,著實騙過了張寶山,也讓原本有機會攻下新城的張寶山,結實地吃了一記悶棍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洪聲@小寶 的頭像
    洪聲@小寶

    別人笑我太瘋癲,我笑他人看不穿

    洪聲@小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